不少家长在夜晚会听到孩子牙齿 “咯吱咯吱” 的摩擦声,这种现象在医学上称为 “夜磨牙症”,是儿童口腔科常见的睡眠相关行为问题。作为从业十余年的牙科医生,经常有家长带着焦虑咨询:“孩子磨牙是不是缺钙?会不会磨坏牙齿?需要戴牙套吗?” 今天就从专业角度,为大家梳理儿童夜磨牙的关键知识。
从临床数据来看,3-12 岁儿童是夜磨牙的高发人群,发生率约为 15%-30%,其中学龄前儿童更为常见。很多家长误以为磨牙必然是缺钙导致,其实这是典型误区。医学研究表明,儿童夜磨牙的诱因复杂,主要与三大因素相关:首先是口腔局部因素,比如乳牙期牙齿排列不齐、咬合关系异常,或存在龋齿、牙龈炎等口腔问题,会让孩子在睡眠中不自觉通过磨牙调整咬合;其次是精神心理因素,白天玩耍过度兴奋、睡前看刺激动画片、受到家长批评产生焦虑情绪,都可能导致睡眠时咀嚼肌紧张收缩;最后是生理习惯因素,如睡前吃过多零食增加胃肠负担、睡眠姿势不当(如俯卧)压迫颌面部,也可能诱发磨牙。
家长最关心的是 “磨牙是否会伤害孩子牙齿”。一般来说,偶尔轻度磨牙无需过度担心,儿童牙齿表面有坚韧的牙釉质,短期摩擦不会造成明显损伤。但如果磨牙频率高(每周超过 3 次)、声音大,长期下来可能导致牙齿磨损变短、牙本质暴露,出现对冷热酸甜敏感的症状,严重时还可能引发颞下颌关节紊乱,导致孩子晨起后脸颊酸痛、张口困难。
在应对方式上,需遵循 “对症处理、科学干预” 的原则。首先应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口腔科进行检查,排除龋齿、咬合异常等口腔问题,若存在乳牙反颌、牙齿拥挤等情况,可在医生指导下制定矫正计划;其次要调整孩子的生活习惯,睡前 1 小时避免剧烈运动和电子产品,可通过讲故事、听轻音乐帮助放松;饮食上注意睡前不进食,晚餐避免过饱,减少胃肠负担;若磨牙严重影响牙齿健康或睡眠质量,可在医生评估后佩戴定制的牙垫,避免牙齿直接摩擦,保护牙釉质。
需要特别提醒的是,儿童夜磨牙多为阶段性现象,随着年龄增长、咬合关系完善和情绪调节能力提升,大部分孩子的磨牙症状会逐渐缓解甚至消失。家长无需过度焦虑,更不必盲目给孩子补充钙剂或使用偏方,科学就医、针对性干预才是保护孩子口腔健康的正确方式。如果您对孩子的磨牙情况有疑问,建议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口腔科咨询专业医生,获取个性化指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