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我是兰州海涛口腔新雁门诊部的陈主任。在多年的口腔临床工作中,我每天都会接诊大量被智齿问题困扰的朋友。这颗被称为“智慧之齿”的小东西,却常常给我们带来“不智慧”的烦恼。今天,就让我们以科学、严谨的态度,全面了解一下智齿,并厘清关于它“拔与不拔”的困惑。
一、 智齿是谁?它长在何方?
智齿,学名第三磨牙,是口腔最靠近喉咙的牙齿,从门牙牙缝开始,由中线往后数的第八颗。通常情况下,我们每个人都有4颗智齿,上下左右各一,但也有人少于4颗或天生缺失。
它的“家”位于牙弓的最末端,这个特殊的位置,也为其日后的“兴风作浪”埋下了伏笔。
二、 何时“初来乍到”?智齿的生长时机
智齿萌出的年龄区间较大,通常在17至25岁之间,这也是人类心智趋于成熟的阶段,故得名“智齿”。当然,也有部分人会在30岁左右,甚至更晚才感受到它的存在。值得注意的是,很多智齿并非“破土而出”,而是选择以各种“刁钻”的角度潜伏在牙床之下,我们称之为阻生智齿。
三、 核心问题:智齿,是不是非拔不可?
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。作为一名口腔医生,我的建议是:并非所有智齿都需要拔除,但绝大多数有潜在危害的智齿,建议预防性拔除。
哪些情况下的智齿,建议及时拔除?
反复发作的冠周炎: 这是最常见的拔牙指征。由于智齿萌出不全,牙冠部分被牙龈覆盖,形成一个天然的“藏污纳垢”之地(盲袋),食物残渣和细菌在此积聚,当身体抵抗力下降时,就会引发炎症,导致牙龈红肿、疼痛、张口困难,甚至面部肿胀、发烧。
侵犯邻牙(第二磨牙): 倾斜或水平阻生的智齿,会紧紧顶住前方的第二磨牙,不仅容易造成食物嵌塞,导致邻牙蛀牙,更可怕的是,它可能无声无息地吸收邻牙的牙根,造成两颗牙同归于尽的悲剧。这种损害往往是不可逆的。
本身已龋坏(蛀牙): 智齿位置靠后,清洁极其困难,极易发生严重龋坏。一旦伤及牙髓,治疗难度大且价值有限,拔除是更经济合理的选择。
造成牙列不齐: 部分患者的智齿萌出力量会挤压前方牙齿,成为导致牙列拥挤、牙齿排列不整齐的“幕后推手”之一。
无对颌牙咬合: 如果智齿的对面没有相抗衡的智齿来对咬,它会过度萌出,影响正常的咬合关系,并增加食物嵌塞的风险。
引起颌骨病变: 极少数情况下,埋伏的智齿可能诱发牙源性囊肿,破坏颌骨结构。
哪些智齿,或许可以“幸免”?
在满足以下所有条件时,您的智齿或许可以与您和平共处:
位置端正,完全萌出,与邻牙排列和谐。
有对颌牙,能形成良好的咬合关系,行使咀嚼功能。
牙龈与牙齿之间没有盲袋,或盲袋很浅,不易发炎。
日常刷牙和使用牙线能够轻松、彻底地清洁到位。
最终裁决权,请交给专业医生。 能否保留,必须通过口腔全景片(曲面断层片)甚至三维CBCT来精准判断。在我院,我们始终坚持“影像学检查+临床检查”相结合的原则,为每一位患者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。
四、 拔除智齿,您需要知道的注意事项
如果您已经决定要与智齿告别,请不必过度焦虑。现代口腔微创拔牙技术已经能极大程度地减轻您的痛苦与创伤。
拔牙前:
选择最佳时机: 避开急性炎症期(需先消炎治疗),女性避开生理期。
坦诚告知病史: 向您的医生详细说明全身健康状况,如高血压、心脏病、糖尿病、凝血功能、药物过敏史等。
保持良好状态: 术前不要空腹,也不要过饱,放松心情。
拔牙后:
咬紧棉球/纱布: 术后需紧咬棉球30-40分钟以达到压迫止血的目的。
冷静对待血丝: 术后24-48小时内,唾液中带有少量血丝属于正常现象,请勿频繁漱口、吐口水,以免破坏血凝块。
科学冷敷与饮食: 术后24小时内可用冰袋在面部相应位置冷敷,以减轻肿胀和疼痛。建议进食温凉、稀软的食物,避免过热、过硬及辛辣刺激。
维护口腔卫生: 术后24小时后方可刷牙,但需避开伤口区域。餐后可用医生推荐的漱口液轻轻含漱,保持口腔清洁。
遵从医嘱用药: 按时服用医生开具的抗生素和止痛药。
警惕“干槽症”: 若术后2-3天出现剧烈疼痛,并向耳颞部放射,且止痛药无效,请立即复诊,这可能是干槽症的信号。
结语
智齿虽小,关系重大。它就像一颗“定时炸弹”,尽早通过专业检查评估其状态,是守护您口腔健康乃至全身健康的重要一环。
我是兰州海涛口腔新雁门诊部的陈主任,我和我的团队愿以专业的技术、负责的态度,为您的口腔健康保驾护航。如果您有任何关于智齿或其他口腔问题的疑虑,欢迎随时前来咨询,让我们共同做出最有利于您长期健康的选择。
在线咨询
预约挂号